时间: 2025-04-28 07:5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4:44
味道: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食物或其他物质通过味觉器官(舌头)所感受到的特性,包括甜、酸、苦、辣、咸等。基本含义是描述食物或物质的味道特性,也可以引申为事物的特征或性质。
同义词中,“口感”更侧重于食物的质地和触感,“风味”则强调食物的整体感受,包括味道和香气,“滋味”与“味道”相似,但更多用于书面语。反义词“无味”和“平淡”则指缺乏特色或刺激性。
“味道”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食物的味道。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可以用来形容各种事物的特性或感觉。
在**文化中,“味道”不仅仅是食物的属性,也常常用来形容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度。例如,人们会说某个地方有“文化味道”,指的是该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味道”这个词常常让我联想到家的温暖和童年的记忆。每一种食物的味道都能唤起特定的情感和回忆,如妈妈做的菜的味道,总是让人感到温馨和安心。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去了一个小镇,那里的食物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让我至今难忘。那种味道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还有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味道。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味道”:
晨曦的味道,是露水的清新, 午后的味道,是咖啡的浓郁, 夜晚的味道,是月光的宁静。
看到“味道”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各种食物的图片,如新鲜的水果、香喷喷的面包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烹饪时的声音,如切菜声、炒菜声等。
在英语中,“味道”可以对应为“taste”或“flavor”。在不同的文化中,对食物的味道的描述和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法国文化中对食物的味道和烹饪艺术有着极高的评价和追求。
通过对“味道”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还是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味道”都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联想的词汇,它不仅仅是描述食物的属性,更是连接个人记忆和文化情感的桥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味道”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味】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味,滋味也。 、 《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鹖冠子·泰录》-味者,气之父母也。 、 《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 、 《吕氏春秋·察今》-一镬之味。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其味皆苦。 、 、
【组词】
味如嚼蜡、 入味、 味口、 味欲、 口味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