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2:13
“养媳妇”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养育的媳妇”。在传统*社会中,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从小被收养到男方家庭中,准备将来嫁给男方家庭的儿子的女孩。这种做法在某些地区和时期是一种俗,目的是为了确保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谐。
在文学作品中,“养媳妇”可能被用来描绘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和婚姻俗。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历史色彩,现代使用较少,但在讨论传统俗或历史话题时仍可能出现。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研究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分析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结构。
“养媳妇”一词源于*传统社会的婚姻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婚姻观念的变化,这种*俗逐渐减少。现代社会中,这个词更多地被用来描述历史或传统,而在实际生活中已不常见。
在*某些地区,养媳妇的俗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以及对家族延续的考虑。这种*俗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特定看法。
提到“养媳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传统、保守的社会环境,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中的被动地位。这种联想可能带有一定的批判色彩,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个人自由和平等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养媳妇的俗已不多见,但在讨论家庭历史或传统俗时,这个词仍可能被提及。例如,在家族聚会中,老一辈可能会回忆起过去的养媳妇*俗,讲述家族的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养媳妇”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用来构建故事背景或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在小说中,可以通过描述一个养媳妇的成长经历,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融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传统的农村场景,一个小女孩在男方家中帮忙做家务,准备将来成为那家的媳妇。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传统音乐,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传统俗,如印度的“童婚”或非洲某些地区的类似做法。这些俗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反映了各自社会的特定价值观和传统。
“养媳妇”这个词反映了传统*社会的一种特定婚姻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俗已逐渐减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现代社会中的个人自由和平等。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媳】
儿子的配偶
【组词】
贤媳、 童养媳、 令媳、 小媳
弟弟及晚辈亲属之妻
【组词】
孙媳、 弟媳
3.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