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4:23
词汇“本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本谋”进行分析:
“本谋”字面意思是指最初的计划或意图。在古代文献中,它常常指某人最初的打算或预谋。
“本谋”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本”指原始的、最初的,“谋”指计划、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仍保留其原有的意义。
在古代社会,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往往受到严格的道德和礼仪规范的约束,因此“本谋”一词可能带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色彩,即最初的意图是否纯正、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本谋”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计划周密的场景,也可能引发对人性复杂性和动机多变性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动机时使用“本谋”这个词,例如在回顾自己的职业选择或人生决策时,思考最初的动机和意图。
在创作中,可以将“本谋”融入到描述人物内心世界的场景中,例如:
他的本谋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探险家,但命运的齿轮却将他推向了政治的漩涡。
结合视觉,可以想象一个智者在烛光下策划着他的“本谋”;结合听觉,可以想象一段低沉的旁白在叙述一个复杂计划的起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本谋”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original plan”或“initial intention”。
“本谋”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深度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
1.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2.
【谋】
(形声。从言,某声。本义:考虑;谋划)。
同本义(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
【引证】
《说文》-虑难曰谋。 、 《书·洪范》-聪作谋。 、 《左传·襄公四年》-咨难为谋。 、 《诗·小雅·苍伯》-谁适与谋。 、 《春秋·说题辞》-在事为诗,未发为谋。 、 《论衡·超奇》-心思为谋。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 《左传·庄公十年》-未能远谋。 、 、 《列子·汤问》-聚室而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谋诸漆工。
【组词】
谋谟殚神、 不谋而合;合谋、 谋及庶人、 思谋、 谋始、 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