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5:4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5:47:29
“公私两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使得两者都能得到好处。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即在考虑公共利益的同时,也不忽视个人利益,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
在不同的语境中,“公私两利”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公私两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现代,主要是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利益平衡的重视而逐渐流行起来。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追求。
在**文化中,“公私两利”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处理事务时追求平衡和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这个成语也强调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应忽视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和谐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集体和社会的利益,从而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与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这个成语被用来指导商业决策或社会政策的制定,强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私两利”融入到对社会和谐的赞美中:
在繁华的都市中,
我们追求公私两利,
让每一座高楼,
都承载着希望与梦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城市和谐发展的画面,高楼大厦与绿树成荫的公园相映成趣。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平稳、旋律和谐的乐曲,来表达“公私两利”所带来的平衡与和谐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n-win situation”或“mutual benefit”,它们都强调了双方或多方利益的平衡与共赢。
“公私两利”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或集体利益时,要考虑到整体的平衡与和谐。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私】
(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