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2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27:49
偃月:字面意思是指月亮处于低垂或平躺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较低,或者月亮的形状像是一个平躺的弧形。
文学语境:在古代诗词中,“偃月”常用来描绘夜晚的宁静和月亮的柔美,如“偃月高悬”、“偃月如钩”等。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文化讨论中。
专业领域:在天文学或气象学中,可能会使用“偃月”来描述月亮的特定位置或形状。
同义词:弯月、月钩、月牙
反义词:满月、圆月
“偃月”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组合“偃”表示平躺或低垂,“月”即月亮。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被广泛使用来描绘月亮的特定形态和位置。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常常与诗意、思乡和女性美联系在一起。因此,“偃月”在文学作品中常带有浪漫和忧郁的色彩。
“偃月”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深邃。它让我联想到夜晚的静谧和月光的柔和,引发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夜间徒步旅行中看到过偃月,那景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宁静和宇宙的广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偃月”:
偃月如梦,轻抚夜的寂静,
星辰点缀,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夜空中,一轮偃月低垂,星光闪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虫鸣或远处的水流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偃月”的词汇,但类似的意象如“crescent moon”(新月)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浪漫和诗意表达。
“偃月”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意表达,它不仅描绘了月亮的形态,还承载了人们对夜晚、自然和宇宙的情感和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学和文化的感知能力。
1.
【偃】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僵也。 、 《广雅》-偃,仰也。 、 《左传·定公八年》-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 、 《吴越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 、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
【组词】
偃腹、 偃寝、 偃斧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