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3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32:12
词汇“沈没”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物体沉入水中,失去浮力,最终沉到水底的状态。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船只、物体或其他任何东西因为各种原因(如超载、损坏、设计缺陷等)而沉入水中的情况。
“沈没”字面意思是指物体下沉并最终沉没在水底。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动词,用来描述物体因失去浮力而下沉的动作和结果。
“沈没”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沈”字古已有之,意为下沉,而“没”字则表示消失或沉没。这个词汇在历史上一直用来描述物体下沉的状态,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海洋文化中,船只的沈没往往与灾难和悲剧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沈没常常被用来象征失败、绝望或死亡。
提到“沈没”,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悲剧、失落和不可挽回的损失,这种词汇往往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沈没”这个词,但它可以用来比喻任何形式的失败或不可逆转的损失,如项目的失败、关系的破裂等。
在诗歌中,可以将“沈没”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或记忆的淡忘,如“岁月的船只沈没在记忆的海洋”。
提到“沈没”,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沉船的画面,或者是海浪拍打沉船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都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
在英语中,“沈没”可以对应为“sink”,在法语中为“couler”,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有着相似的含义和用法。
“沈没”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描述物体下沉的动词,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含义。了解这个词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还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提高表达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1.
【沈】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
【引证】
《左传·文公三年》。朱骏声曰:“国在今河南汝州汝阳县东南。定(公)四年蔡灭之。”-伐沈。
姬姓。一说姒姓。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季载。在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
2.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