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4:39
词汇“寥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寥豁”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寥豁”可能指的是一种空旷而开阔的状态或感觉。
由于“寥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古文或诗词中,它可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开阔与空旷,或者比喻人的心境开阔、豁达。
“寥豁”的词源可能较为古老,它的使用在古代文献中或许更为常见。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古风词汇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开阔的心境和豁达的态度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寥豁”可能在描述这种心境时被使用。
“寥豁”可能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天空、无垠的草原或宁静的湖泊。
由于“寥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寥豁”来形容自然景观或心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或无垠的沙漠,给人一种寥豁的感觉。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声或鸟鸣,增添一种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词汇或短语来表达相似的概念,如英语中的“vast and open”。
“寥豁”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它能够传达一种开阔和空旷的感觉。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创作中,它仍然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寥】
假借为“赖”。凭依;聊赖。
【引证】
《淮南子·兵略》。按,与国策民无所聊。-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寥。
(本作廫。形声。从宀(mián),本义:空虚;寂静)。
2.
【豁】
(形声。从谷,害声。本义:前后相通的山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豁,通谷也。 、 左思《蜀都赋》-豁险吞若巨防。 、 《史记·司马相如传》。郭注:“涧谷之形容也。”司马彪注:“空虚也。”-谽豁。
【组词】
长豁
开阔;开通。
【引证】
何晏《景福殿赋》注:“门通。”-开南端之豁达。 、 陶潜《桃花源记》-豁然开朗。 、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其壑北向颇豁。
【组词】
豁落、 豁尔、 豁眼、 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