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5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56:25
“五京”是指历史上某些国家或朝代设立的五个首都。在**历史上,“五京”通常指的是五个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文学作品中,“五京”可能被用来象征国家的繁荣或历史的变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考古学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五京”一词源于**古代的政治制度,随着朝代的更迭,“五京”的具体城市可能会有所变化。这个词在历史文献中频繁出现,是研究古代城市和国家结构的重要线索。
在**文化中,“五京”代表了国家的中心和权威,是权力和文化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它们也是经济和交通的枢纽,对周边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提到“五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辉煌和历史的厚重感。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敬畏、怀旧或对过去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参观“五京”之一的历史遗迹,如故宫、西安古城墙等,这些经历加深了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五京的钟声,穿越千年,回响在历史的深渊,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老的城墙、宏伟的宫殿和繁忙的市集。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钟声、市集的喧嚣或是宫廷的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历史上也有“五京”的概念,指的是平安京(京都)、镰仓、室町、江户(东京)和明治新京(东京),虽然具体城市不同,但概念相似。
“五京”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反映了古代城市和国家的发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