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5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50:46
楚歌四起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楚地的歌曲四处响起”。其基本含义是指在困境或危急时刻,周围充满了哀怨或悲壮的气氛,常用来形容被围困或陷入绝境时的无助和绝望情绪。
“楚歌四起”源自**古代的历史典故,特别是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围困时,听到楚地歌曲的情景。这个词汇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类似的困境或绝望的情境。
在文化中,“楚歌四起”常常与英雄末路、悲壮牺牲等主题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于历史和英雄的复杂情感。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深沉的悲哀和无奈,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它影响着人们对于困境和挑战的认知和表达。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某些时刻感到周围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这时“楚歌四起”可以很好地形容那种无助和绝望的情绪。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楚歌四起,星辰黯淡,英雄泪。”
结合古代战场的图片和悲壮的音乐,可以更好地传达“楚歌四起”的氛围和情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情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
“楚歌四起”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的象征,也是一个富有情感和联想的表达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情感的传达。
帐前滴尽英雄泪,楚歌四起,乌骓漫嘶。
1.
【楚】
(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引证】
《说文》-楚,丛木也。一名荆。 、 《诗·周南·汉广》-言刈其楚。 、 《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楚。 、 《礼记·学记》-夏楚二物。 、 《仪礼·乡射礼》-楚扑长如笴。 、 《汉书·汉延寿传》-民无箠楚之忧。
【组词】
楚棘、 楚焞、 楚藿、 楚楚、 楚木、 楚林
2.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