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0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01:44
“孙大圣”是对**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主要角色孙悟空的尊称。孙悟空是一只从石头中诞生的猴子,后来拜师学艺,获得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神通,因其英勇善战、智勇双全,被尊称为“孙大圣”。
在文学作品中,“孙大圣”常用来指代孙悟空,特别是在讲述《西游记》的故事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非常机智、勇敢或有超凡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中,“孙大圣”是研究《西游记》不可或缺的角色。
“孙大圣”源自《西游记》,随着这部文学作品的流传,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在现代,它不仅指代孙悟空,也常被用来形容具有类似特质的人。
在**文化中,“孙大圣”象征着智慧、勇气和反抗精神。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勇敢、机智。
“孙大圣”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英雄主义和正义感。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智慧和勇气解决的问题,我可能会用“孙大圣”来比喻自己或他人,以此来鼓励和激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孙大圣挥棒斩妖魔,智勇双全显神通。”
看到“孙大圣”,可能会联想到孙悟空的形象,如他手持金箍棒、身披战甲的英姿。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西游记》电视剧或电影中的配乐和台词。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孙大圣”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勒斯,也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
“孙大圣”不仅是《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智慧、勇气和正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1.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孫,子之子曰孙。 、 《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 、 《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祖孙;重孙、 孙少爷、 孙囡、 孙儿;孙孙、 孙妇、 孙曾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