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0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09:38
世俗(shì sú)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与或精神领域相对的物质世界和日常生活。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非的、日常的、普遍的社会生活和*俗。
“世俗”一词源自拉丁语“saecularis”,最初指的是一代人或一个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指代与**或精神领域相对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
在许多文化中,“世俗”与“”形成鲜明对比。在世俗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对公共生活的影响较小,个人和政府更倾向于基于理性和科学来决策。
“世俗”一词可能带有一种对物质主义的批判感,也可能引发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都市生活、物质追求和日常琐事。
在个人生活中,“世俗”可能体现在对日常工作的投入,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及在物质世界中寻找满足和幸福的过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世俗的尘埃中,我寻找那一抹不灭的光。”
视觉上,“世俗”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市场和日常生活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城市的喧嚣声、人们的交谈声和日常生活的各种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世俗”的概念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世俗化是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和精神生活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世俗”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日常生活的物质层面,也反映了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世俗”一词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社会现象和个人生活。
1.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