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3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33:21
词汇“历正”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或者是特定领域中的术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已有的信息中进行一些推测和分析。
“历正”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历法的正确性”或“历史的正统性”。在古代,历法是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历正”可能指的是历法的准确无误,或者是历史记载的正统性和权威性。
由于“历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于描述历史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天文学,它可能用于讨论历法的准确性。
由于“历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历”(历法、历史)和“正”(正确、正统)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历法的正确性或历史的正统性。
在**传统文化中,历法和历史记载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历正”可能与尊重历史、追求真理的文化价值观相关联。
“历正”可能给人一种严谨、权威的感觉,与追求真理和准确性的情感反应相关联。
由于“历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历正”来表达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
岁月如梭,历正不移,
史册留痕,真理永存。
由于“历正”与历法和历史相关,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日晷、星盘等天文仪器,或者是古代史官记录历史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历正”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文化中,如对历法的重视和对历史记载的权威性的追求。
“历正”作为一个生僻词汇,其含义可能涉及历法的准确性和历史的正统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深度和广度,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较为有限。通过对“历正”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中的细微差别和文化背景。
1.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