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4:00
“如是我闻”是一个源自**经典的词汇,通常出现在佛经的开头,用以表明经文内容的来源和真实性。字面意思是“我听到的就是这样”,表示经文内容是佛陀或其弟子的亲述,由后来的弟子记录下来。
在经典中,“如是我闻”用于确立经文的权威性和传承的连续性。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庄重、神圣的氛围,或者表达对传统和权威的尊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常用,但在讨论或哲学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
“如是我闻”源自梵文“evam maya srutam”,在传入后,被翻译成中文。随着在的传播,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成为**经典的标准开头。
在文化中,“如是我闻”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表明了经文的真实性,也体现了教义的传承和连续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和权威的尊重。
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神圣的感觉,联想到**的智慧和慈悲。它也可能引发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被直接使用,但在参与活动或阅读经典时,会频繁接触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是我闻,晨曦中的露珠,是大地对天空的祈祷。”
结合**音乐和寺庙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如是我闻”的氛围和情感。
在其他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我亲眼所见”或“我亲耳所闻”,但“如是我闻”在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是独特的。
“如是我闻”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它不仅在*经典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影响了人们对传统和权威的认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哲学。
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3.
【我】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称;自己。
【引证】
《说文》-我,施身自谓也。 、 《易·观卦》-观我生。 、 《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
4.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