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2:50
词汇“柴道”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进行推断和解释。
“柴道”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运送柴火的道路或者路径。在古代,柴火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因此“柴道”可能是指连接森林和村庄,用于运输柴火的特定道路。
由于“柴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提到“柴道”来描绘乡村生活或自然景观。
同义词可能包括“柴路”、“柴径”等,这些词汇都指的是用于运输柴火的道路。反义词可能不太适用,因为这个词汇本身就不常见。
“柴道”由“柴”和“道”两个字组成。“柴”指的是柴火,“道”指的是道路。在古代,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特定的道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
在古代社会,柴火是重要的生活资源,因此“柴道”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提到“柴道”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勤劳的村民和自然的美景。它可能带有一种朴素和自然的感觉。
由于“柴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柴道”来描绘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
清晨的露珠,
沿着古老的柴道,
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提到“柴道”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条狭窄的小路,两旁是茂密的树木,耳边是鸟儿的鸣叫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柴道”的词汇,因为它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概念。
“柴道”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活资源的依赖和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仍然是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了解和研究。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柴】
编木维护四周。
【引证】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
【组词】
柴护
覆盖。
【引证】
《管子》-掘新井而柴焉。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