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17:1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17:11:46
庸鄙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庸”和“鄙”。
结合起来,庸鄙 指的是平庸且粗俗,缺乏高尚品质或价值。
庸鄙 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或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庸鄙** 常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教养和品味的行为或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用来表达对某些行为或品味的不满。
庸鄙 这个词带有一种负面情感,通常与厌恶、不屑等情绪相关。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缺乏品味和教养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庸鄙来形容那些我看不惯的行为或品味,例如某些低俗的娱乐节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庸鄙之声,不绝于耳,
高雅之音,何处寻觅?
庸鄙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低俗的图像或声音,如粗俗的笑话或低质量的电视节目。
在英语中,庸鄙 可以对应为 "vulgar" 或 "banal",但这些词在细微含义上可能有所不同。
庸鄙 是一个具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汇,用来形容那些缺乏品味和教养的行为或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行为的不满。
1.
【庸】
(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庸,用也。 、 《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 、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 、 《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
2.
【鄙】
(形声。从邑,啚(bǐ)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鄙,五酂为鄙。 、 《周礼·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 《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县都之治。 、 《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以八卿治都鄙。 、 《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命司徒,循行县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