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5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54:50
异书: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字面意思指的是“不同的书”或“奇特的书”。它可能指的是内容、风格或来源与众不同的书籍。
在文学语境中,“异书”可能指代那些具有独特文学价值或创新叙事手法的作品。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内容奇特或难以理解的书籍。在专业领域,如图书馆学或出版业,它可能指那些稀有或特殊的藏书。
同义词:奇书、珍本、孤本、异本 反义词:常书、普通书、通行本
“异书”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异”(不同的)和“书”(书籍)组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指代那些内容或来源非同寻常的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扩大,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背景中,“异书”可能与神秘主义、古代智慧或边缘知识相关联。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本,拥有者可能因此获得某种社会地位或知识权威。
“异书”这个词可能引发一种神秘和好奇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探险、发现和未知的智慧。这种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古籍展览中看到过一本被称为“异书”的手抄本,其内容和装帧都极为独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异书”:
在时光的深处,藏着一本异书,
字迹模糊,却闪烁着古老的光。
每一页都是一段失落的传说,
等待着旅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结合图片,“异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羊皮纸、褪色的墨迹和精致的装饰图案。在听觉上,它可能与古典音乐或神秘的背景音效相关联,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are book”或“unique book”,它们在意义上与“异书”相似,但可能更侧重于稀有性和独特性。
通过对“异书”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这个词汇不仅指代内容或形式上的不同,还可能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深厚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本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