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5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58:47
“事同虚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某件事情或计划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或产生效果,就像没有设立一样。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虽然表面上存在或被提出,但实际上并不具备实质性的内容或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事同虚设”可能用来形容一个看似宏大的计划或构思,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或者实施效果不佳。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计划或承诺缺乏实际行动。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项目管理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评估计划或策略的有效性。
“事同虚设”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对实际效果与表面形式之间差异的观察。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实质内容的事物或计划。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事同虚设”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形式主义或官僚主义的行为,强调实际行动和结果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失望或批评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揭示了表面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在表达中,它可能用来强调务实和实效的重要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团队项目,计划书非常详细,但由于缺乏资源和执行力,最终项目事同虚设,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事同虚设”融入描述一个看似美丽但实际空洞的景象:
晨曦中的露珠, 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然而阳光一照, 事同虚设,化为乌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宏伟的建筑蓝图,但实际场地空无一物,这种对比可以强烈地传达“事同虚设”的概念。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段渐强的旋律,然后突然中断,以此来象征计划的失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talk and no action”或“much ado about nothing”,它们都传达了计划或言论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
“事同虚设”这个词汇强调了实际行动和结果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评估计划或承诺时要注重实质内容。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有力的工具,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实效的形式主义行为。
把头烽内并未添兵镇守,事同虚设。
1.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2. 【同】 ——见“胡同”hútòng。
3.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
4.
【设】
(会意。从言,从殳。本义:摆设;陈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設,施陈也。 、 《诗·小雅·彤弓》-钟鼓既设。 、 《礼记·月令》。注:“陈也。”-整设于门外。 、 《礼记·经解》-规矩陈设。 、 《战国策·秦策》-张乐设饮。 、 《聊斋志异·促织》-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 《淮南子·本经》-设树险阻。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组词】
陈设、 设醮修禳、 设蓍、 设弧、 设帨、 设奠、 设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