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25
浮称流说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浮泛的称誉,流俗的说法”。它指的是那些表面上听起来好听但实际上缺乏实质内容、不切实际的言论或评价。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言论的空洞和表面的华丽,而缺乏真正的价值或深度。
在文学作品中,浮称流说 常用来批评那些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的言辞或作品。在口语交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夸夸其谈或不切实际的建议。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的观点或论述。
同义词:空洞言辞、华而不实、纸上谈兵 反义词:真知灼见、切中要害、言之有物
浮称流说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言辞真实性和实用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批评空洞言论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言辞的实质和内涵,反对空洞和表面的华丽。浮称流说**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重视言辞的实际效果和内在价值。
浮称流说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轻浮、不踏实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表面上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没有实际内容的东西,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喜欢夸夸其谈,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这时,我们可以用浮称流说 来形容他们的言辞。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浮称流说满天飞,
真知灼见何处寻?
华而不实终成空,
言之有物方为真。
浮称流说 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华丽的装饰和表面的光鲜,但实际上内部空无一物。在视觉上,可能联想到那些装饰华丽但内容空洞的艺术品或建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mpty rhetoric" 或 "superficial praise",都强调了言辞的空洞和表面的华丽。
浮称流说 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交流和表达时要注重实质和内涵,避免空洞和表面的华丽。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识别和避免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辞。
故为之浮称流说其所以能听,所以使学者孳孳以自几也。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称】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引证】
《说文》-称,铨也。 、 《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角斗称。
【组词】
过称
3.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4.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