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2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22:14
词汇“威烈”的深入学*和分析:
“威烈”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威”和“烈”两个字组成。其中,“威”通常指力量、威严或威势,而“烈”则指强烈、激烈或刚烈。结合起来,“威烈”通常形容一种强大而刚烈的气势或性格,常用来描述人的性格、行为或某种事物的特性。
“威烈”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威”和“烈”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描述人物性格时会用到“威烈”。
在**文化中,“威烈”常与英雄主义、忠诚和勇敢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历史故事和传说中,英雄人物往往被赋予威烈的性格特征。
“威烈”一词给人以强烈、有力的感觉,常与勇敢、坚定等正面情感联系在一起。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敬佩和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某位领导或长辈的坚定性格时使用“威烈”一词,以表达对其的敬意和钦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卷残云,威烈如狮,山河壮丽,英雄无悔。”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ajestic”或“fierce”,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威烈”,因为它们缺乏“威烈”所蕴含的刚烈和力量感。
“威烈”是一个富有力量感和正面情感的词汇,它在描述人物性格和行为时非常有用。通过对“威烈”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