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5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53:05
词汇“凡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凡器”进行分析:
“凡器”字面意思指的是一般的器具或工具,不包括特殊的或珍贵的器物。在古代,这个词可能用来区分普通百姓使用的日常器具与贵族或皇室使用的精美器物。
在文学作品中,“凡器”可能用来形容朴素无华的物品,强调其平凡和实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历史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普通文物。
“凡器”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凡”字有“普通”、“一般”的意思,“器”指器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某些文学或学术语境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物尽其用”,“凡器”可能象征着朴素、实用和节俭的生活态度。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与平民生活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代社会阶层和物质文化的差异。
“凡器”可能让人联想到简单、朴实无华的生活,以及对物质需求的淡泊。它可能唤起一种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或是对现代社会过度消费的反思。
在现代生活中,“凡器”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简单实用的物品,可以称之为“凡器”,以此来表达对物品实用性的赞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凡器虽陋,心怀天地;一盏清茶,品味人生。”
视觉上,“凡器”可能让人联想到古朴的陶器、木器或铁器,这些物品可能带有岁月的痕迹,散发出一种古朴的美感。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古代市集的喧嚣声,或是工匠制作器具时的敲击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凡器”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存在于各种文化中,即对日常用品的描述和评价。
“凡器”作为一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2.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