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1:22
“中肯”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言论或建议既不过分也不过于保守,恰到好处,切中要害。它强调的是内容的恰当性和针对性,通常用来形容评论、建议或批评等具有指导意义的言论。
“中肯”一词源于汉语,由“中”和“肯”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中”有中间、适中之意,“肯”则有愿意、同意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中肯”逐渐演变为形容言论或建议恰到好处的词汇。
在**文化中,“中肯”强调的是平衡和适度,这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有一定的关联。在社会交往中,中肯的言论往往被视为有智慧和修养的表现。
“中肯”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理性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明智的决策和有效的沟通。在表达时,使用“中肯”可以增强言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在工作中,我经常需要给出反馈和建议。使用“中肯”这个词帮助我确保我的言论既不过于直接伤人,也不失其建设性,从而维护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中肯”:
在言语的海洋里,
中肯如灯塔指引方向,
不偏不倚,恰如其分,
照亮前行的道路。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宁静的图书馆中,手持一本古籍,他的话语如同书页上的文字,中肯而深刻。音乐上,可以选择一段平和而有力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来配合这种中肯的氛围。
在英语中,“中肯”可以对应为“pertinent”或“relevant”,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相关性和适宜性,而“中肯”则更强调内容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中肯”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想法,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在沟通中寻求平衡和适度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中肯”,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恰当地使用这个词汇。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肯】
(会意。小篆字形从肉,从冎(guǎ)省。本义:着骨之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误作肯。-肎,骨间肉肎肎着也。 、 《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
【组词】
肯綮
假借为“可”。表示应允,同意。
【引证】
《战国策·赵策》-太后不肯。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留为小吏,不肯。
【组词】
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肯认、 肯可、 肯首、 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