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33:13
“咫尺万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虽然距离很近,但感觉却像相隔万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虽然物理距离很近,但由于某种原因(如心理障碍、情感隔阂等),双方之间的交流或联系却非常困难,就像隔着很远的距离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咫尺万里”常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同住一个大观园,但因种种原因,他们的情感交流却像隔着万里之遥。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感,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心灵上的距离可能很远。
“咫尺万里”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原文是“咫尺之书,万里之信”,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心理距离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亲近,因此“咫尺万里”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感受到的孤独和疏离。
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沟通的困难,带来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与家人虽然住在一起,但由于工作忙碌,真正交流的时间很少,感觉彼此之间的距离就像咫尺万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咫尺之间,心隔万里,言语无声,泪落千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人站在同一房间的两端,虽然看得见对方,但眼神中透露出无法逾越的距离。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沉默的对话,只有心跳声在空气中回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ose yet so far”,用来形容物理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遥远。
“咫尺万里”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问题,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心灵的交流和亲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杜甫歌行,自称鲍、庾,加以时事,大作波涛,~,非虚夸矣。
1.
【咫】
(形声。从尺,只声。本义: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 、 《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 《国语·晋语》-吾不能行也咫。 、 《国语·楚语》。注:“言少也。”-是知无咫。
【组词】
咫尺之书
比喻距离很近。
【引证】
《周书·太子》。注:“喻近。”-晋视道如咫。 、 《吕氏春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
【组词】
咫步、 咫见、 咫书、 咫尺千里、 咫只天颜
2.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