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1:24
擢发(zhuó fà)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拔头发”。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极其严厉的惩罚或责罚,因为拔头发是一种痛苦的身体惩罚。
在文学作品中,“擢发”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痛苦或惩罚,尤其是在描述古代刑罚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常用,但在历史或法律相关的专业领域,可能会被提及以描述古代的刑罚制度。
“擢发”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义和实际使用中的象征意义都与身体的痛苦和惩罚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描述古代刑罚时仍会被提及。
在**古代社会,刑罚制度严酷,擢发作为一种刑罚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观念。这种刑罚的描述也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用以揭示社会的黑暗面。
提到“擢发”,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痛苦、残忍和不公。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在现代社会,“擢发”这个词汇很少直接使用,但在学*历史或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增加对古代刑罚制度的理解。
在创作中,可以将“擢发”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以描绘某种极端的痛苦或不公,增强作品的情感深度。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古代刑罚的场景,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擢发”的残酷性。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沉重或悲伤的旋律,以增强这种负面情感的表达。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刑罚可能也有对应的词汇,但其具体形式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欧洲中世纪,也有类似的残酷刑罚,但其描述和执行方式可能与**古代有所差异。
“擢发”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刑罚制度和道德观念。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公正和人性化的法律制度。
1.
【擢】
(形声。从手,翟(dí)声。本义:抽引,拉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擢,引也。 、 《方言二》-擢,拔也。 、 《小尔雅》-拔根曰擢。 、 《史记·范雎列传》-擢贾之发,以赎贾之罪,尚未足。 、 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 、 《韩非子·奸劫弑臣》-卓齿之用齐也,擢湣王之筋,悬之庙梁。 、 宋·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 、 汉·王符《潜夫论》-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 、 明·刘基《如梦令·题画》-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
【组词】
擢筋剥肤、 擢发
2.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