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2:47
周刊:指每周出版一次的刊物,通常包含新闻、评论、专题文章、娱乐内容等,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周内的最新信息和深度分析。
“周刊”一词由“周”和“刊”组成。“周”指一周的时间周期,“刊”指刊物或出版物。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随着印刷技术和传媒行业的发展,其含义和使用方式基本保持稳定。
在信息时代,周刊作为一种媒体形式,承载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娱乐大众等多重功能。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周刊的内容和风格会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周刊”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深度报道、专业分析和时事评论,给人一种权威和可靠的感觉。它也可能唤起人们对某个特定周刊的情感记忆,如童年时阅读的某本周刊。
个人可能会有订阅某本周刊的习惯,或者在等待某期周刊出版时感到期待。例如,某人可能会每周五去书店购买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
在诗歌中,可以将“周刊”作为时间的象征,如:
每一页都是一周的缩影,
周刊里藏着时间的秘密。
看到“周刊”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整齐排列的杂志架、翻阅纸张的声音,或者是周刊封面上的醒目标题。
在英语中,“周刊”可以对应为“weekly magazine”或“weekly journal”。不同文化中的周刊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美国的《时代周刊》注重全球新闻,而英国的《经济学人》则侧重经济和政治分析。
“周刊”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出版物的类型,也反映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周刊”这个词,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信息时代的脉络,以及媒体在社会中的作用。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刊】
(形声。从刀,干声。本义:砍,砍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刊,剟也。 、 《广雅》-刊,削也。 、 《周礼·柞氏夏日至令》。注:“谓斫去次地之皮。”-刊阳木而火之。 、 《礼记·杂记》。注:“犹削也。”-刊其柄与末。 、 《书·益稷》-随山刊木。
【组词】
刊山、 刊木、 刊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