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3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30:32
“伸屈”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动词“伸”和“屈”组成,通常用来描述物体或人体的伸展和弯曲动作。字面意思是指伸展和弯曲,基本含义涉及物理上的延展和收缩。
“伸屈”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伸”字古已有之,意为伸展;“屈”字亦古已有之,意为弯曲。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动作的复合词。
在**文化中,“伸屈”常与养生、健身相关,如太极拳中的动作强调“伸屈有度”,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身心和谐的追求。
“伸屈”给人以灵活、自由的联想,同时也可能让人想到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通过伸屈**来缓解工作后的疲劳,感觉身体更加轻松。
在诗歌中,可以将“伸屈”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如“春风拂过,柳枝伸屈,似在诉说岁月的温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做伸屈,画面中的人体线条流畅,动作优雅。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做伸屈时的呼吸声,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英语中,“伸屈”可以对应为“stretch and bend”,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这个动作的基本含义是相似的,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伸屈”是一个描述动作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伸屈”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伸】
(本作“申”。形声。从人,申声。本义:伸直,伸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伸,不屈也。 、 《广雅》-伸,展也。 、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 、 《仪礼·士相见礼》。注:“志倦则见,体倦则伸。”-君子欠伸。 、 《淮南子·精神》。注:“频伸也。”-熊经鸟伸。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手指不可屈伸。
【组词】
伸吭、 伸舒、 伸不得手、 伸长倘脚、 伸卷、 伸屈、 伸歇
2.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