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1:31
词汇“姗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姗”通常与“姗姗”连用,表示缓慢、从容的样子,如“姗姗来迟”;而“议”则指讨论、商议。将两者结合,“姗议”可能意味着缓慢地、从容地进行讨论或商议。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理解。
“姗议”可能指的是一种缓慢而有条理的讨论方式,强调在商议过程中的从容不迫和深思熟虑。
由于“姗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个角色在决策时的谨慎态度;在口语中,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模仿古文或特定文学风格。
由于“姗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可能是由“姗姗”和“议”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文学或书面语境。
在强调效率和速度的现代社会,“姗议”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合时宜的行为,但在某些需要深思熟虑的场合,如法律、政治或重大商业决策中,这种缓慢而谨慎的讨论方式可能被认为是必要的。
“姗议”可能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印象,但也可能被视为犹豫不决或缺乏行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使用“姗议”这个词汇,因为它并不常见,且容易让人误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姗议”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或决策的过程,如:“岁月姗议,决策从容。”
由于“姗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缓慢的钟表声或沉稳的脚步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姗议”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姗议”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在讨论和决策过程中的一种从容和谨慎的态度。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语境和听众的理解能力。
1.
【姗】
讥讽,诽谤。此义通“讪”。
【引证】
《说文》-姗,诽也。从女,删省声。与讪略同。 、 《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奏》-自任私智,姗笑之代。 、 《汉书·石显传》-显恐 天下学士姗己。
【组词】
姗谤、 姗议、 姗诮、 姗笑、 姗侮
缓步的样子。
【引证】
《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偏何姗姗其来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衣曳地貌。”-便姗嬖屑。
2.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议,语也。 、 《广雅》。按,谓论事之宜。-议,谋也。 、 《诗·小雅·斯干》-唯酒食是议。 、 《荀子·王制》-法而不议。 、 《史记》-赵王悉召群臣议。
【组词】
议计、 议妥、 议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