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1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18:18
“口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说话的道德或品质。它强调在言语交流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避免伤害他人或传播负面信息。
“口德”一词源于**传统文化,强调言语的道德性和社会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被纳入现代伦理和沟通技巧中。
在**文化中,“口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紧密相关,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和谐与尊重。
“口德”让人联想到温暖、尊重和智慧。它提醒我们在言语中传递正能量,避免伤害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缺乏口德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这让我更加重视在交流中保持尊重和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口德”:
在言语的花园里,
口德是那朵永不凋谢的花,
它散发着尊重与理解的芬芳,
让每一颗心都能感受到温暖的光芒。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柔和的光线下,轻声细语地与他人交流,周围是和谐的氛围。这幅画面传达了“口德”的温馨与美好。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verbal etiquette”或“speech ethics”,强调言语的礼貌和道德性。
“口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关乎个人的言语修养,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并实践这一原则。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