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1:49
词汇“折冲厌难”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富有深意的表达。
“折冲厌难”字面意思是通过折中调和来解决困难和矛盾。其中,“折冲”指的是折中调和,通过妥协来平衡不同的意见或利益;“厌难”则意味着克服困难,解决棘手的问题。整个成语强调在面对复杂或矛盾的情况时,通过灵活和智慧的方式来达成共识或解决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折冲厌难”常用来描述主人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矛盾中,通过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外交或商业谈判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用来描述通过协商和妥协来达成目标的过程。
“折冲厌难”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从军事策略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
在中国文化中,强调“和为贵”,“折冲厌难”体现了这一理念,即在冲突和困难面前,通过智慧和策略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对抗或逃避。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智慧和成熟的联想,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采取灵活和建设性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需要在家庭、工作或社交场合中运用“折冲厌难”的策略,比如在家庭决策中寻求平衡,或在工作中协调不同部门的需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矛盾的风暴中,智慧如舟,折冲厌难,驶向和谐的彼岸。”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复杂的棋盘上移动棋子,每一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冲】
3.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
4.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