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5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50:27
外遇:指已婚或有固定伴侣的人与第三者发生情感或性关系的行为。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涉及到道德、忠诚和信任的问题。
“外遇”一词源于汉语,字面意思是“在外面遇到”,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婚姻或伴侣关系之外的情感或性关系。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情感背叛行为也有所描述,但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外遇的接受度和处理方式差异很大。在一些文化中,外遇被视为严重的道德败坏,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个人自由的体现。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也会影响对外遇的看法,例如,男性外遇可能比女性外遇更容易被社会宽容。
外遇这个词汇往往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愤怒、失望、背叛感。它触及了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理想化期待,以及对忠诚和信任的重视。
个人经历中,外遇通常是一个痛苦的话题,涉及到家庭破裂、情感伤害和信任重建的复杂过程。每个人的反应和处理方式都不同,但共同的是,这是一个需要勇气和时间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诗歌中,外遇可以被用来象征人性的脆弱和情感的复杂性:
在爱的花园里, 忠诚与背叛交织, 外遇,是那不经意的野花, 悄然绽放,又悄然凋零。
外遇可能让人联想到深夜的幽会、紧张的电话对话或是沉默的晚餐。视觉上,可能是一对在暗处相拥的身影;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对话声或是心碎的音乐旋律。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外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各异。例如,英语中的“affair”或“infidelity”,法语中的“adultère”,都反映了各自文化对这一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外遇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到个人情感和道德选择,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婚姻和伴侣关系的期待。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需要考虑到其丰富的语境和情感内涵。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遇】
(形声。从辵(chuò),禺(yù)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遇,逢也。 、 《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遇主于巷。 、 《书·序》-乃遇汝鸠汝方。 、 《礼记·曲礼》-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 、 《论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公羊传》-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
【组词】
遇庭、 遇人不淑、 遇缺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