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5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53:37
孤平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术语,特指在七言律诗或五言律诗中,一个句子的韵律结构出现的一种特定的不和谐状态。具体来说,孤平是指在一句诗中,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在古典诗歌中,平仄(声调的高低)的搭配对于诗歌的韵律和美感至关重要,因此孤平被视为一种韵律上的缺陷。
孤平主要出现在古典诗歌的创作和批评中,尤其是在律诗的创作中。在文学批评中,孤平常常被用来评价一首诗的韵律是否和谐。在口语和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它更多地出现在专业的文学研究和教学中。
同义词:韵律缺陷、平仄不协 反义词:韵律和谐、平仄协调
孤平这个词汇源自**古典诗歌的韵律学,随着古典诗歌的发展而逐渐被诗人和批评家所重视。在古代,诗歌的创作非常注重韵律和声调的搭配,因此孤平作为一个术语被广泛使用。
在**古典文化中,诗歌被视为高雅艺术,韵律的和谐是评价一首诗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孤平的概念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诗歌韵律美的追求和严格要求。
孤平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典诗歌的严谨和美感,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受到创作诗歌时的挑战和难度。
在学*和创作古典诗歌时,了解和避免孤平是提高诗歌质量的重要步骤。在我的诗歌创作中,我会特别注意平仄的搭配,避免出现孤平的情况。
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有时可以故意使用孤平来达到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比如强调某个词或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感。
孤平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典诗歌的韵律图谱,或者在朗读诗歌时感受到的声调变化。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孤平的概念,因为这涉及到**古典诗歌特有的韵律结构。
孤平这个词汇对于理解*古典诗歌的韵律美至关重要。在学和创作古典诗歌时,掌握孤平的概念有助于提高诗歌的质量和美感。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孤平不仅能够增进对古典诗歌的理解,还能够提升对语言韵律的敏感度。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