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2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22:40
堂檐:指建筑物中堂屋(即正厅)的屋檐部分。在**传统建筑中,堂檐通常较为宽大,具有遮阳、挡雨的功能,同时也是建筑美学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堂檐”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堂”指正厅,“檐”指屋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基本含义,但在日常使用中较为少见。
在**传统文化中,堂檐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也象征着家族的尊严和地位。堂檐的装饰和结构往往体现了主人的品味和社会地位。
堂檐给人以稳重、庄严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传统和历史。在视觉上,堂檐常常与红色、金色等喜庆色彩相结合,给人以温馨和祥和的感受。
在参观一些古建筑时,我特别留意堂檐的设计和装饰,它们往往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在诗歌中,可以将堂檐作为意象,如:
堂檐下,岁月静好,
红灯笼,映照着过往。
雕梁画栋,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一砖一瓦,皆是时光的见证。
堂檐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传统的木雕、彩绘和瓦片。听觉上,堂檐下可能传来雨滴的滴答声或是风铃的清脆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建筑元素可能被称为“eaves”(英语)或“cornice”(法语),但它们不一定特指正厅的屋檐。
堂檐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建筑学的意义,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1.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
2.
【檐】
(形声。从木,詹(zhān)声。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明堂位》。注:“重檐,重承壁材也。”-复庙重檐。 、 晋·陶潜《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唐·杜牧《阿房宫赋》-檐牙高啄(檐牙:屋顶伸出的边沿。高啄:像鸟向高处啄食一样)。
【组词】
檐石、 檐宇、 檐花、 檐板、 檐阴、 檐梁、 檐帷、 檐楣、 檐马、 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