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8:01
“众力”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众多人的力量或集体的力量。它强调的是集体行动或合作所带来的强大效果。
“众力”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对集体行动和合作的传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和使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
在**文化中,“众力”常常与“团结”和“合作”联系在一起,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被用来强调在面对困难时,集体行动的重要性。
“众力”这个词给我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美好画面,激发我对合作和集体行动的积极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参与社区服务时体验到“众力”的力量。当我们社区的居民团结起来,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时,那种集体的力量和成就感是非常强烈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众力”:
众力汇聚如江河,
波涛汹涌向前行。
团结一心破万难,
共创辉煌新天地。
“众力”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群人手拉手,肩并肩的画面,或者是激昂的进行曲,象征着团结和前进的力量。
在英语中,“众力”可以对应为“collective strength”或“power of the masses”,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集体的力量。
通过对“众力”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使用这个词汇,以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行动的价值。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