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3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6:13
朝珠:朝珠是清朝官员佩戴的一种装饰品,通常由108颗珠子组成,象征**中的108种烦恼。这些珠子通常由宝石、玉石或珊瑚制成,挂在官员的朝服上,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朝珠常被用来描绘官员的服饰,以此来体现其身份和地位。例如,在《红楼梦》中,贾政的朝珠被详细描述,以展示他的官职和家族的荣耀。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朝珠一词较少使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古装剧时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保护领域,朝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于了解清朝的服饰文化和官员的等级制度。
同义词:官珠、朝饰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平民服饰”相对比。
词源:朝珠一词源自清朝,由“朝”(指朝廷)和“珠”(指珠子)组成,直接反映了其用途和材质。
演变:随着清朝的结束,朝珠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文化:朝珠是清朝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服饰规范。
社会背景:在清朝,朝珠不仅是装饰品,也是官员身份的象征,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情感反应:朝珠常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严和仪式感,以及官员的权力和地位。
联想:想到朝珠,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宫廷、仪式和权力结构。
经历或故事:在参观故宫时,我曾亲眼见到一些保存完好的朝珠,它们精致的工艺和历史价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
朝珠闪耀在历史的殿堂,
每一颗珠子诉说着过往。
官员的荣耀,家族的辉煌,
都在这串珠中静静流淌。
视觉联想:朝珠的图片常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和官员的庄严。
听觉联想:想象在古代宫廷中,官员走动时朝珠轻轻碰撞的声音,带来一种历史的回响。
比较: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装饰品可能用于不同的目的,如**仪式或贵族的装饰。
总结:朝珠是清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服饰规范,也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通过对朝珠的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朝的历史和文化。
反思:朝珠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它在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朝珠不仅增加了对历史的认识,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
1.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
2.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