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3:12
“幽隐”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幽”和“隐”。字面意思上,“幽”通常指深邃、隐蔽或昏暗,而“隐”则指隐藏、不显露。结合起来,“幽隐”可以理解为深藏不露、隐蔽难寻的状态或性质。
在文学中,“幽隐”常用来形容景物或情感的深邃和神秘,如“幽隐的山谷”、“幽隐的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难以捉摸或不易察觉的事物时,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词。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幽隐”可能用来描述那些深层次的、不易被直接观察到的心理状态或思想。
同义词:隐蔽、隐秘、深邃、神秘 反义词:显露、公开、明朗、明显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隐蔽”和“隐秘”更强调隐藏的行为或状态,而“深邃”和“神秘”则更多形容一种难以理解的深度或神秘感。
“幽”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昏暗、深邃。“隐”字则源于古代的“隱”,意为隐藏、不显露。这两个字结合成“幽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的“幽幽南山”。
在**文化中,“幽隐”常与自然景观、文学作品中的隐逸情怀以及道家的隐逸思想相联系。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幽隐”这个词给人一种神秘、深邃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未知的领域和深藏的情感。它激发人们对探索和发现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遇到一个幽隐的山谷,那里的景色宁静而神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幽隐”:
在幽隐的月光下,
我寻找那失落的星辰,
它们隐藏在夜的深邃,
等待着被发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幽隐的森林,光线透过树叶的缝隙,形成斑驳的光影。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神秘的旋律,如新世纪音乐,来增强“幽隐”的氛围。
在英语中,“幽隐”可以对应为“secluded”或“hidden”,但这些词汇没有“幽隐”所包含的深邃和神秘的意味。
“幽隐”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状态,也激发了人们对未知和深层次探索的兴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幽隐”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1.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2.
【隐】
藏匿;隐蔽。
【引证】
《说文》-隐,蔽也。 、 《尔雅》-隐,微也。 、 《国语·齐语》。注:“隐藏也。”-隐五刃。 、 、 《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隐忌雍蔽之人。 、 《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 、 《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则盘纡隐深。 、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故隐居屠间。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日月隐耀。 、 明·魏学洢《核舟记》-各隐卷底。
【组词】
隐占身体、 隐遁、 隐谋、 隐秀、 隐候、 隐耀、 隐身术、 隐冒、 隐翳、 隐掩
隐瞒。
【引证】
《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上以无隐。
【组词】
隐欺、 隐情、 隐拒、 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