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1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10:00
“日上三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太阳升到了三根竹竿的高度。基本含义是指时间已经不早了,通常用来形容早晨已经过去,时间接近中午。
“日上三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史·陶弘景传》中:“日上三竿,犹未起。”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时间不早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早起被视为勤劳和自律的表现,因此“日上三竿”常带有贬义,暗示某人懒散或不守时。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拖延和懒惰。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但有人还在床上懒散地躺着。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提醒朋友不要总是睡懒觉,要养成早起的*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日上三竿梦未醒,花间蝶舞自逍遥。”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高高挂在天空,而听觉上,可能是鸟儿的鸣叫声和远处人们的交谈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un is high”,但不如“日上三竿”形象生动。
“日上三竿”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用来形容时间不早,常带有贬义。它在文学和口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中的时间表达。
及~,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竿】
(形声。从竹,干声。本义:竹竿)。
同本义。竹子的主干。
【引证】
《说文》-竿,竹梃也。 、 《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 、 《管子》-禁藏母拊竿。 、 张衡《西京赋》-竿殳之所揘毕。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组词】
立竿见影;揭竿为旗;竿木、 竿殳、 竿首、 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