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7:04
词汇“正令”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组合,“正”通常指正确、正面、正式等含义,“令”则可以指命令、法令、使令等。因此,“正令”可能指的是正式的命令或法令。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的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理解。
“正令”可能指的是正式的、官方的命令或法令,具有权威性和正式性。
由于“正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正”和“令”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正式命令的含义。
在强调法治和秩序的社会中,“正令”可能被用来强调法律和命令的权威性和正式性。
“正令”可能给人以严肃、权威和正式的印象,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和遵守。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正令”这个词汇,除非在讨论法律或官方文件时。
在创作中,可以将“正令”用于描述一个虚构的官方命令,增强故事的正式和权威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来描述正式的命令或法令。
“正令”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有效地传达正式和权威的含义。在学习和使用这个词汇时,需要注意其特定的语境和用法。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