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12:1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12:18:19
词汇“介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介福”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某种媒介或方式传递的福气或好运。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表示通过祭祀等方式祈求神灵赐予的福祉。
“介福”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祭祀文化有关,其中“介”字有媒介、传递的含义,“福”则指福气、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人们通过祭祀祈求神灵的庇佑和福祉。“介福”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介福”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祭祀场景,以及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它带有一种庄重和神秘的情感色彩。
由于“介福”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介福”融入到描述古代祭祀或祈福的场景中,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结合古代祭祀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介福”这个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或概念,如古希腊的“祭神”、“祈福”等,它们在表达方式和使用场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介福”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祭祀文化和人们对福祉的追求。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对于语言学*和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1.
【介】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中间是人,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本义:铠甲。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清人》-驷介旁旁。 、 《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 、 《淮南子·脩务》-其虫介。 、 《史记·老庄甲韩列传》-急则用介胄之士。
【组词】
介士、 介卒、 介胄、 介人、 介马
2.
【福】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引证】
《说文》。按,本作祜也。-福,祐也。 、 贾谊《道德说》-安利之谓福。 、 《荀子·天论》-师其类者谓之福。 、 《礼记·祭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 、 《易·晋》-受茲介福。 、 《诗·小雅·桑扈》-万福来求。 、 《诗·鲁颂·閟宫》-降福既多。 、 《韩非子·解老》-全寿富贵之谓福。 、 《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组词】
福泽、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福缘、 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