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6:22
捧读: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认真地阅读或朗诵书籍,尤其是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和欣赏。它强调的是一种专注和尊重的态度,通常用于描述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行为。
“捧读”一词的“捧”字源自古代汉语,原意是用手托着,后来引申为尊敬和珍视的态度。结合“读”字,形成了表示认真阅读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对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和欣赏。
在**文化中,阅读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活动,尤其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因此,“捧读”这个词体现了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
“捧读”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一个人沉浸在书页间的情景。这种联想增强了阅读的神圣感和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捧读”来形容自己对某些书籍的喜爱和投入。例如,当我读到一本特别打动我的小说时,我会说我在“捧读”这本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捧读”:
在月光下,我捧读着古老的诗篇,
每一行字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内,一个人坐在窗边,手中捧着一本书,阳光洒在书页上。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翻书的声音,或者是书页间微弱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vour a book”或“immerse oneself in a book”,虽然这些表达强调的是阅读的投入和享受,但不如“捧读”那样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尊重和深入理解。
“捧读”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描述阅读行为的词汇,它还代表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以一种认真和敬畏的态度去对待阅读和学。
1.
【捧】
(形声。从手,奉声。本义:两手承托。古多作“奉”)。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捧,两手承也。 、 《穆天子传》。注:“捧,两手持也。”-捧馈而哭。 、 《后汉书·朱浮传》-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 晋·干宝《搜神记》-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组词】
捧戴、 捧脚、 捧檄、 捧头鼠窜、 捧茗
2.
【读】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引证】
《说文》-读,诵书也。 、 《公羊传·定公元年》-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 、 《孟子》-读其书。 、 《论衡·谈天》-相随观读,讽述以谈。
【组词】
读法、 读祝、 读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