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3:26
词汇“周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周足”这一词汇的分析:
“周足”字面意思是指周到、充分、足够。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某种程度上的完备或满足。
由于“周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某种服务、供应或准备工作的充分性时。
由于“周足”的使用频率极低,很难找到现代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类似于“供应周足”或“准备周足”的表达。
“周”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环绕、周到之意,“足”字则表示足够、充分。两者结合,形成了“周足”这一词汇,表示某种程度的完备和满足。
在古代社会,“周足”可能用于描述朝廷或贵族对臣民的照顾是否周到,或者在商业交易中,卖方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商品或服务。
由于“周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给人的感觉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涉及到充分和完备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周足”这一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特定的文献或历史语境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周足”用于描述某种服务或准备的充分性,例如:“这家餐厅的服务周足,让每位顾客都感到满意。”
由于“周足”不是一个视觉或听觉上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周足”的词汇,因为它在汉语中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表达。
“周足”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充分和完备概念的表达。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频繁使用“周足”,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加我们对汉语词汇多样性的认识。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