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3:01
拈斤播两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轻轻地拿起重量单位“斤”和“两”,比喻做事非常谨慎,计算得非常精细。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处理事情时的细致和精确,尤其是在涉及数量或财务方面。
在文学作品中,拈斤播两 常用来形容人物在处理财务或事务时的精明和细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节俭或计较小钱。在专业领域,如会计或财务管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专业人士在处理数据时的精确和细致。
同义词:精打细算、锱铢必较、一丝不苟 反义词:大手大脚、挥霍无度、粗心大意
拈斤播两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度量衡制度,其中“斤”和“两”是重量单位。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精确计算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广泛用于形容人们在各种事务中的细致和精确。
在文化中,节俭和精打细算被视为美德。拈斤播两**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对资源的珍惜和合理利用。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注重细节、追求精确的人。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和个人理财方面。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非常节俭的朋友,他在购物时总是拈斤播两,确保每一笔开销都物有所值。这种态度让我学会了在消费时更加理性和节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拈斤播两细思量,
精打细算度时光。
节俭持家传美德,
一丝不苟显锋芒。
想象一个会计师在办公室里,桌上堆满了账本和计算器,他专注地计算每一笔账目,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拈斤播两 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计算器按键的声音,强调精确和细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unting every penny" 或 "being meticulous",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在财务或事务处理中的细致和精确。
拈斤播两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它不仅体现了节俭和精打细算的美德,也强调了在处理事务时的细致和精确。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精确的追求。
也不索昼夜思量心内想,也不索拈斤播两显耀我这英雄猛将。
朋友的益处,不能这样~的讲。
1.
【拈】
(形声。从手,占声。本义:用指取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拈,揶也。 、 《广雅》-拈,持也。 、 《列子·汤问》。注:“拈,指取物也。”-女何蚩而三招子。 、 《三国演义》-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
【组词】
拈毫、 拈团儿、 拈撮、 拈周试晬、 拈酒
2. 【斤】 ——如“千斤”(qiānjin):起重的工具。
3.
【播】
(形声。从手,番声。本义:撒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播,种也。 、 《诗·豳风 ·七月》-其始播百谷。 、 《书·舜典》-播时百谷, 、 《国语·郑语》-周弃能播殖百谷蔬。
【组词】
条播;夏播;播田、 播植、 播谷
4.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