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4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49:50
掂斤播两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手掂量物品的重量,比喻仔细衡量、计算或比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非常细致、精确,或者在评价事物时非常挑剔、计较。
在文学作品中,掂斤播两 常用于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某人非常精明或吝啬。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小事过于计较。在专业领域,如商业谈判或财务管理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对细节的精确把控。
同义词:斤斤计较、精打细算、锱铢必较 反义词:大手大脚、不拘小节、慷慨大方
掂斤播两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度量衡文化,当时人们用手掂量物品的重量是一种常见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物理上的掂量,更多地用于比喻意义上的细致衡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掂斤播两 体现了对细节的重视和对精确度的追求。这种文化特点在商业、手工艺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常常与吝啬、小气等负面性格特征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谨慎和细致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项目预算上掂斤播两,确保每一笔开支都合理且高效,这种细致的态度最终帮助我们节省了大量成本。
在诗歌中,可以将 掂斤播两 用于描绘一个精明的商人形象:
市集上,他掂斤播两,
每一分钱都算得清清楚楚。
想象一个市场场景,商贩在称量货物时掂斤播两,这个动作可以带来一种节奏感,类似于一种重复的、有规律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unting every penny" 或 "being meticulou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类似的细致和精确的意义。
掂斤播两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掂量,更广泛地用于比喻意义上的细致衡量。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深入理解汉语文化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给他看也是枉然,非但不能照办,还要~,说些不相干的话。
1. 【掂】 (形声。从手,店声。本义:以手称物)。
2. 【斤】 ——如“千斤”(qiānjin):起重的工具。
3.
【播】
(形声。从手,番声。本义:撒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播,种也。 、 《诗·豳风 ·七月》-其始播百谷。 、 《书·舜典》-播时百谷, 、 《国语·郑语》-周弃能播殖百谷蔬。
【组词】
条播;夏播;播田、 播植、 播谷
4.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