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3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37:18
宽刑 的字面意思是指法律或刑罚上的宽大处理,即对犯罪行为的处罚相对较轻,不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基本含义是强调法律的人道主义和教育功能,而非仅仅以惩罚为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宽刑 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仁慈的法官或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强调人性的光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讨论法律改革或特定案件的判决结果。在专业法律领域,宽刑 可能涉及到具体的法律条文和判决标准。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严厉和惩罚。
宽刑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宽”和“刑”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法律制度中就有宽刑的概念,强调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随着社会的发展,宽刑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理念——法律的人道主义和教育功能——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宽刑被视为仁政的体现,强调统治者的仁慈和智慧。在现代社会,宽刑政策也被用来减少监狱人口,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
宽刑 这个词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正义和仁慈,以及法律对人的关怀和教育。这种情感反应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人性化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案例,其中宽刑的处理方式让人感到欣慰,因为它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的关怀。
在诗歌中,可以将宽刑 融入到对正义和仁慈的赞美中:
宽刑如春风,温暖人心田, 法律之手,轻抚罪恶边。 仁慈之光,照亮黑暗夜, 教育之声,唤醒沉睡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法官仁慈判决的画面,或者一个监狱中囚犯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场景。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温暖和希望的旋律,来表达宽刑带来的正面影响。
在不同文化中,宽刑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宽刑可能更多地与个人权利和人道主义联系在一起,而在东方文化中,宽刑可能更多地与仁政和教育功能联系在一起。
宽刑 这个词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和教育功能,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影响。通过对宽刑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个人和社会层面应用这一概念。
1.
【宽】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房屋有关,苋(kuān)声。本义:房屋宽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宽,屋宽大也。 、 《后汉书·刘般传》-府寺宽敞。
【组词】
宽厂、 宽空、 宽转
2.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