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2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20:50
次大陆: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指地理上相对独立且具有显著文化、历史或政治特征的较大陆地的一部分。最常见的用法是指“南亚次大陆”,即印度次大陆,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家。
“次大陆”一词源于地理学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虽不是独立大陆,但在地理、文化和政治上具有显著独立性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主要被用来指代南亚地区,尤其是印度次大陆。
在南亚文化和社会中,次大陆的概念强调了该地区国家间的共同历史和文化联系,尽管它们在政治上是分立的。这种共同性在语言、**和传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提到“次大陆”,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丰富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和复杂的社会结构。这个词可能唤起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敬畏,也可能引发对地区冲突和挑战的关注。
在讨论国际关系或地理课程时,我经常使用“次大陆”这个词来描述南亚地区的独特性。它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该地区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次大陆的怀抱中,古老的河流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每一滴水珠都是历史的见证。”
想象一幅画面:广阔的平原上,古老的建筑和现代城市交相辉映,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印度古典音乐,这样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可以很好地代表次大陆的多元和历史深度。
在其他语言中,如西班牙语的“subcontinente”或法语的“sous-continent”,其基本含义与英语中的“次大陆”相似,都指一个地理上相对独立且具有显著特征的地区。
通过对“次大陆”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描述特定地理和文化区域时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学术语,也是一个在文学、历史和国际关系中常用的概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陆】
(会意。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lù),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陆,高平地。 、 《易·渐卦》-鸿渐于陆。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穆天子传》三-陵衍平陆。 、 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 、 《资治通鉴》-水陆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