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21
“倾宫”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尤其是与宫廷建筑或宫殿相关的描述中。字面意思是指宫殿的屋顶或建筑结构倾斜,可能是因为设计上的特点,也可能是因为年久失修导致的倾斜。
在文学作品中,“倾宫”可能被用来形容宫殿的宏伟与独特,或者暗示宫廷的衰败与没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且专业。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历史学,可能会在讨论古代建筑风格或宫殿遗址时提及。
同义词:斜殿、倾斜宫殿 反义词:正殿、直立宫殿
“倾宫”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倾”字意为倾斜,而“宫”字则指宫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文化中,宫殿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倾宫”可能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如王朝的衰落或权力的转移。
“倾宫”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宫廷的辉煌与衰败,带来一种沉重和怀旧的情感。
由于这个词汇的特殊性,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然而,在参观古代宫殿遗址时,可能会听到导游或历史学者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倾宫依旧,斜阳下的断壁,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宫殿,屋顶倾斜,墙壁斑驳,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残破的宫殿时发出的呜咽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具有相似特征的建筑,如古罗马的倾斜建筑。
“倾宫”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可能不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2.
【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象洞门,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宫,室也。 、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 《释文》-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 《礼记·内则》-父子皆异宫。 、 《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 、 《易·系辞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 、 《战国策·齐策》-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下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