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3:26
四弘誓愿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四种宏大的誓愿,分别是:
这四个誓愿代表了**徒修行成佛的四个基本方向和目标。
在语境中,四弘誓愿是修行者发愿修行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的慈悲、智慧、精进和成就。在文学作品中,这些誓愿常被用来象征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坚定信念。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些誓愿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愿望。
四弘誓愿源自经典,特别是《华严经》等重要佛经中。这些誓愿随着的传播而流传,成为**徒修行的基本准则。
在文化中,四弘誓愿是修行者的重要精神支柱,体现了的普度众生、断除烦恼、学*法门和成就佛道的核心理念。在社会中,这些誓愿也被视为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的指南。
四弘誓愿给人以崇高、庄严和坚定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个人生活中,四弘誓愿可以作为自我激励的工具,帮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将四弘誓愿融入其中,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高尚理想的追求。
结合音乐和图像,四弘誓愿**可以带来宁静、庄严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增强人们对这些誓愿的理解和感受。
在其他**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表达崇高愿望和誓言的概念,但具体内容和形式会有所不同。
四弘誓愿作为的核心理念,不仅在修行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提供了指导。理解和实践这些誓愿,可以帮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方向。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弘】
(形声。从弓。厶(gōng)声。本义:弓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弘,弓声也。
3.
【誓】
(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誓,以言约束也。 、 《礼记·曲礼》-约信曰誓。 、 《书·甘誓》。注:“要信也。”-予誓,告汝誓命。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司射西面誓之。 、 《左传·隐公元年》-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赵长卿《贺新郎》-终待说山盟海誓。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为誓与城为殉。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组词】
誓志、 誓死不贰、 誓辞、 誓戒、 誓剑、 誓书铁券
4.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