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9:29
词汇“朋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朋盍”字面意思是指朋友聚集在一起。其中,“朋”指的是朋友,“盍”是一个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何不”或“为什么不”,在这里表示聚集的意思。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朋盍”常用于描述朋友们相聚的场景,尤其是在诗文中表达一种友情和欢乐的氛围。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
“朋盍”一词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聚会”、“相聚”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因此“朋盍”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古代**,朋友之间的聚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社交礼仪。因此,“朋盍”这个词汇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对于我来说,“朋盍”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朴和温馨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相聚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友情的美好。
在现代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使用“朋盍”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会遇到并理解它的含义。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朋盍于桃花林中。”(春风再次吹绿了江南的岸边,朋友们在桃花林中相聚。)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古代文人围坐在桃花树下,品茗论诗,欢声笑语,这就是“朋盍”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琴的悠扬声音和文人的谈笑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朋盍”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friends gathering”或“meeting of friends”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朋盍”是一个充满古风和诗意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和文化特点。在学*和理解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欣赏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文化深度。
1.
【朋】
(象形。本义: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
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
【引证】
《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2.
【簪】
(形声。从竹,賛(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 、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组词】
簪冕、 簪绂、 簪裾、 簪缨缙绅
插戴在头上。
【引证】
《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乃簪一花。
【组词】
簪朵、 簪挂、 簪星曳月、 簪冠、 簪花、 簪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