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6:2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6:24:12
山脊:山脊是指山脉中相连的山峰之间的狭长高地,通常由岩石构成,其两侧坡度较陡,形成山脉的主轴线。山脊是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分水岭,将水流分隔到不同的流域。
山脊一词源自汉语,由“山”和“脊”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脊”字原本指动物的脊骨,后来引申为物体的中央隆起部分。山脊作为地理术语,其含义相对固定,没有显著的演变。
在**文化中,山脊常常与山水画、诗词和哲学思想相联系。山脊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象征着稳定和力量。在风水学中,山脊的位置和形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山脊给人以壮丽、雄伟和神秘的情感反应。它常常让人联想到探险、挑战和自然的力量。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山脊可以激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在个人经历中,山脊可能是一次徒步旅行的目的地,或是远足时经过的一段艰难路段。它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点,也是记忆和体验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山脊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承载着历史的痕迹:
山脊如历史的脊梁, 承载着岁月的风霜。 晨曦与暮色交替, 见证着世代的沧桑。
山脊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连绵起伏的山脉、陡峭的岩壁和广阔的天空。听觉上,山脊可能让人联想到风穿过山谷的声音,或是鸟类的鸣叫。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ridge”,德语中的“Kamm”,法语中的“crête”,都指代类似的地理特征。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有着相似的象征意义和实用价值。
山脊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地理特征,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山脊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自然景观,更深刻地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脊】
(本义:背中间的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脊,背吕也。 、 《仪礼·特性礼》-举肺脊。 、 《易·说卦传》-坎为美脊。 、 李白《大猎赋》-或碎脑以折脊。
【组词】
脊杖、 脊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