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5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59:07
“叹绝”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叹息表达出极端的赞赏或惊讶。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以至于令人无法不发出赞叹。
“叹绝”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叹”表示叹息,而“绝”表示极端或极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令人赞叹不已的事物。
在**文化中,“叹绝”常常与对美的追求和对卓越的赞赏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完美和极致的向往,以及对艺术和创造力的尊重。
“叹绝”这个词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令人心潮澎湃、难以忘怀的瞬间。它激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卓越成就的敬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叹绝”来形容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例如,当我第一次看到黄山云海时,我无法抑制内心的赞叹,觉得那场景真是叹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叹绝”:
晨曦初露,山川叹绝,
一抹红霞,映照天边。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艺术家在画布上挥洒着色彩,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观众们目不转睛,发出阵阵赞叹,这就是“叹绝”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想象一场音乐会,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也是“叹绝”的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eathtaking”或“astonishing”,它们都传达了一种令人惊叹的感觉,但“叹绝”更强调了通过叹息来表达的赞赏。
“叹绝”这个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词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1.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 、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而叹。 、 《礼记·坊记》-戏而不叹。 、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默叹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婉贞微叹曰。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叹借者之用。
【组词】
叹气嗐声、 叹恨、 叹憾、 叹笑、 叹悔、 叹喟、 叹嗟、 叹想、 叹诧、 长叹;叹一口气
2.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