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7:32
刑统(刑統)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刑法的体系或法典。在**古代,刑统特指一种法律文献,它系统地编纂了当时的刑法规定,包括刑罚的种类、适用条件、执行方式等。最著名的刑统是唐代的《唐律疏议》和宋代的《宋刑统》。
在文学作品中,刑统可能被用来指代法律的严苛或社会的秩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用于描述法律体系中的刑法部分。
刑统一词源于**古代的法律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指代刑法体系的专业术语。在不同的朝代,刑统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需求和司法实践。
刑统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也是统治者权力的一种体现。通过刑统,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道德标准和政治结构。
刑统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及古代社会的严苛和秩序。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法律公正性的思考,以及对古代司法实践的好奇。
在日常生活中,刑统这个词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学***古代法律或历史时,了解刑统的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至关重要。
在创作中,刑统可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法律的权威和不可侵犯性。例如,在历史小说中,可以通过描述刑统的执行来展现故事背景的严酷和人物的命运。
刑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法庭、法官的判决书、或者是古代法律文献的装订本。在视觉艺术中,可以通过描绘古代法庭的场景来表达刑统的概念。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法律体系可能被称为“刑法典”或“法律法典”,如罗马法典(Codex)在西方法律史上的地位。
刑统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对于理解*古代法律体系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刑统,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社会的法律精神和司法实践,这对于法律学者和历史学者来说都是宝贵的知识资源。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统】
(形声。从糸(mì),充声。本义:丝的头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统,纪也。 、 《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
【组词】
统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