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1:31
词汇“刹手锏”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兵器中的“锏”,一种长柄的打击武器。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形容在关键时刻使用最有效的手段或策略,类似于英语中的“trump card”或“ace up one's sleeve”。
“刹手锏”通常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使用最有效的手段或策略,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刹手锏”源自古代兵器“锏”,后来引申为在关键时刻使用的有效手段。这个成语在明清小说中较为常见,如《水浒传》等。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智慧和决断的联想,常用于描述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选择的人。
在商业谈判中,我曾见过一位同事在最后时刻使用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策略,这可以说是他的刹手锏,最终帮助我们赢得了合同。
在诗歌中,可以将“刹手锏”比喻为自然界中的闪电,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划破天际,带来希望和光明。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将军在战场上挥舞着他的锏,那一刻的决断和力量,如同刹手锏一般,决定了战局的胜负。
在英语中,“trump card”或“ace up one's sleeve”与“刹手锏”有相似的含义,都指在关键时刻使用的有效手段。
“刹手锏”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刹】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锏】
车轴上的铁条,用以减少轴与毂之间的摩擦。
【引证】
《吴子·治兵》-膏锏有余,则车轻人。